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

Logitech Squeeze Touch




當網上有所謂錄音室的高解象檔案可以選購後,你無法否認這是一場革命的開端。當年我們還要從CD去轉換檔案,這些檔案是clone出來的,始終還有一些爭議;可是現在跟你說它們是直接由master出來的,而且還要24bit192KHz等CD不能擁有的format(CD最終都是將Master轉換到16bit44.1KHz),那基本上都可以說優勢是絕對的了。記得十多年前本地發燒錄音TIS介紹由錄音至Master都由硬碟儲存再印碟時,我即時理解到這正如以前的直刻一樣的事情,只是數碼化而矣。當然,CD發展了這麼多年,一下子要淘汰很難的,正如當年LP一樣要時間洗禮。

其實到現在我還是認為在理想情況下,LP還是最好的,那種音樂感及從容度是難以取代的;當然不少天價組合做出來的效果已追得很近,可你要看是要用多少時間及金錢才可達到。

由第一次從Linn的網站買第一隻96KHz24bit的檔案試聽開始,我便完全接受CAS這等玩意。特別是我的要求只需好過那JVC EX-A3作音源時的表現,那我想我的選擇多的是了,而且我一直都覺得要處理一房子的CD是很討厭的事,試想想大部份時間我都是買碟後便轉檔供iphone用的話,那張CD其實是在浪費地球資源以至我的可用空間,特別是我老婆給予我的自由空間是Limited中的Limited便放大了事情的嚴重性。

經過一段時間去打聽,發現了Logitech的Squeezebox,原來在外國的各大Review及DIY界中的認受性都不錯,那個Duet的製作更令我有點另眼相看,整個idea及設計都有很多發燒為本的元素。當我想要找Duet的時候原來已經停產了,Touch可以說是它的後繼產品,但我很疑惑是為何Touch的價錢會比Duet還要低,而且Touch的製作又有點不及Duet似?原來某程度上Touch是一件全新的產品,至少它不再只是一件行簡單firmware的機器,而是一個新開發的微電腦,以Linux作基礎的一個播放器。已有不少網站有討論Touch的改良方法,當中包括硬件及軟件改裝,我相信在這個數碼的世界,Chipset的進步是不能抗拒的,所以我今次決定取Touch捨Duet。你看DVDP就可以見到其殘酷的一面,你還會用當年的機皇DV-S9去看碟嗎?今天就連一部一千幾百的Bluray都將它打低了;不要說這樣遠的比較,兩年前的LCDTV跟今年的比較也叫你心酸了!

有趣的是以前你去買CD機當然是要去音響店,今天我是要去電腦店買我的組合音源!

記得開箱等一天,我是覺得OK的,有板有眼,以HKD$2100來說你還可以求甚麼呢?至少它給你的方便及新奇的用法已值其一半價錢吧?其實,整體來說它的表現是合格有餘,跟不少四五千的CD機比較一定不會輸蝕。我看到的是它可以改善的空間多而且不太複雜,至少你只要給它一個好的DC5V電源便保證有不少進步了。

要拆開Touch你需要一支星批及一支十字批,只要小心便可,特別是處理那些有扣的偏排線座時,要細心不要急!內部空間不多,要保持原狀的話可以改動的地方不會太多了。記得Diyaudio.com上有個朋友曾經量度Touch的master clock jitter發現是出奇地低,這是因為其線路板layout做得很不錯所致,那我便放棄了這一部份了。我的目標是可以持原貌,閂得埋蓋就可以了,那其實可以改動的不多。

小改了的Touch,除了電容還在DAC chip貼上多年前備用的Harmonix RF-56金粒

Output電容是重要的,原裝的算了吧,我買了一對Blackgate的無極10uf25V,在DAC的電源上加了一粒47uf的OSCon作By-bass,簡單的改動而令Touch聲音的從容度好了不少。

電源我買了TeraDak的1A電源,以三百多元來說其實很好的選擇,用料都不錯,開聲已遠比那隻原裝牛好上很多,分析力好了,動態大了,比較起來好像一個小孩變了大人一樣!後來我將電容換成Blackgate及換上以前留低的MUR4100整流子,整體表現更上一層樓。這個PSU唯一要彈的就是那隻小牛質量,火數不足所以工作起來很熱,但以價而論是收貨的,之後我將PSU的主板跟換了一個大箱及換了一隻30W的R-core,問題便解決了,而且我肯定那隻R-core的比那便小牛又好了很多。

原裝的TeraDak,三百多元也用上Panasonic FM!線路也做得很不錯!

改用了R-core及換了大箱,另一隻R-core是給Cambridge DACPlus用

Software方面我用上Touchtoolbox3.0,其簡單的操作及結果都是很顯著的,用了你便回不了頭,主要是改對空間感及透明度,網主的詳盡教學及心得都是珍貴有用的資料,讚!

還有一點的是我發現Router對重播表現是有一定影響,這個我可能下次再補充一下。

4 則留言:

  1. Alchemist兄,

    原來您也有玩過Squeezebox Touch!

    我個人對SBT作為Transport的效果還算滿意,勝過我之前不成熟的x86 PC訊源。

    很好奇SBT和Antelope Zodiac的搭配,之前也曾考慮過該DAC,只是當時手邊已經有Buffalo(One),且幾年前Zodiac的相關資料不多,因此錯過了。

    不知道您後來決定改用Mac Mini的考量是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Alex兄,

    因為本身我是Mac user所以用Touch時都以Mac作server用,當時還不太熟悉CAS的。
    Touch的表現都算很不錯,但當發現原來router甚至網絡線也會對聲有所影響時(那時我買了最貴的Linksys!),
    我便嫌它太不直接了!

    有一晚忽看到有關Amarra的文章,便試將房入面的iMac搬出來用USB駁上當時的DAC magic比較,
    原來效果真的不俗,跟手下載amarra試版來試,結果當晚即時決定買一部mac mini放在組合中便算了!
    因為論音效,Amarra+mac真的好得多...

    現實一點看,在效能上一部Touch不會強大得過一部mini... 而且花費其實不太多:

    Touch的話我要有一部Mac/PC作server,而且要有一個好的Router,跟著要買一條發燒級的Lan線.....未計電源耗電量等....
    Mini的話簡單得多了,一部mini,一條發燒級的USB線,再加Amarra就完事了!

    我是賣了Touch才購入Zodiac所以無從參考!

    回覆刪除
  3. Alchemist兄,

    原來Mac Mini這麼強大!

    不知Alchemist兄有無考慮升級電源的計畫?現在Paul Hynes有針對Mac Mini推出專用電源,應該值得一試!我的Buffalo DAC數位供電用了三組Paul Hynes Regulators(1 Pre-regulator+2 On-board),聲音表現是全面性的提升,雖然價格不便宜,以聲論價卻是相當划算!比較麻煩的是,lead time相當的久,動輒30~40天...

    您的改機似乎是針對類比輸出,想跟Alchemist兄確認一下,當時Touch是單獨使用還是接DAC Magic的SPDIF In呢?

    看過一些網友的比較,有意思的是,接同一台DAC,很多人都prefer MAC+USB勝過SBT+SPDIF的組合。讓我不禁好奇,到底是Mac Mini太優秀,Touch的Coax Out太差,DAC的USB輸入比較好,DAC的Coax In表現較弱,還是上述原因的組合?

    網友Tripod幫SBT寫了一個佳評如潮的Enhanced Digital Output Mod,它可以讓Touch作USB 24/192的輸出。很想實驗看看,可惜手邊沒有同時具備USB/SPDIF輸入的DAC,有機會再和朋友商借一台來玩看看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Alex兄,

    有想關於mini psu的事,其實喜愛mini的細小及完整性,
    的確知道電源可以幫mini一大忙,只嘆可能太多時間及金錢太少!
    多謝提供Paul Hynes的資料,要花點時間去研讀一番...

    你看到的Touch改裝是針對analog的,之後我才用上DAC magic的,
    可是很快便遇上Amarra.... 中間的過程我都沒時間再寫上去了,
    其實這篇之後我是一直玩了幾個月,因為試過amarra後便知道實在無意再回頭,so....><

    你的“好奇”就是我當日想到的煩惱,實在太累人了。
    我玩CAS真的只求方便,之前大燒的日子我可是個黑膠迷呵!
    今天心裡最想做的就是簡化,以前知道的事今天都放下不太執著了!
    因為實在太花時間去玩,就是flac跟wav跟aiff用那個software轉又出不同聲已夠煩死了...
    所以就是有些事當時運高,看不見,不知道好了^^

    回覆刪除